2025年7月31日,上海虹口北外滩迎来了一场特别的盛会。中国国际游戏开发者大会(CIGDC)在“世界会客厅”正式拉开帷幕。作为今年国内最具分量的游戏产业会议之一,本次大会不仅汇聚了国内外行业精英,还吸引了多国驻华使馆代表与国际协会出席。大会的规模和影响力,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行业交流的范畴,更像是一场带有国际文化气息的大型峰会。
国际氛围浓厚:多国使馆齐聚一堂
与以往不同,今年的CIGDC在嘉宾阵容上显得尤为“豪华”。除了上海市相关领导的致辞外,来自英国、法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国的驻华使领馆官员也出现在现场,国际行业协会代表同样加入其中。会议一开始,整个会场就弥漫着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氛围。
对于不少参会者而言,看到游戏大会能请来这样层级的国际嘉宾,既感到新鲜,也让他们意识到:游戏早已不是单纯的娱乐消费,而是文化交流、产业合作的重要纽带。正如一位观众在会后感叹的:“这不再只是一个国内玩家的狂欢,更像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舞台。”
新成果发布:研究与指南双管齐下
如果说嘉宾阵容是大会的“外壳”,那么会议期间的产业成果发布就是它的“内核”。大会上,《游戏IP高质量转化研究》项目正式启动,旨在探索如何将成功的游戏作品延伸至影视、动漫、文创等更多领域,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。
与此同时,《中国游戏出海指南》在会上正式亮相。指南不仅涵盖了政策、市场、用户习惯等方面的详尽信息,还明确表示未来会推出日韩、美欧、中东等不同区域的定制版,为国内厂商提供更精准的出海参考。对于不少立志“走向全球”的游戏企业来说,这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工具书。
教育与人才:高校牵手产业
值得一提的是,华东师范大学在本次大会上也宣布将与相关机构合作,共同开设游戏设计专业。长期以来,国内游戏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被认为存在缺口,而这次产学结合的尝试,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“科班出身”的年轻人进入行业,为开发者生态注入新鲜血液。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这样的合作不仅能提升专业教育的含金量,还能帮助学生更快对接实际项目,让“学术”与“市场”之间的距离大幅缩短。
(此处配图建议:高校签约现场照片)
企业声音:国际与本土共振
大会的另一大亮点,来自几家重量级企业代表的发言。
索尼PlayStation大中华区负责人在会上明确表示,未来将继续推动海外大作的引进,同时加大对国产游戏出海的支持力度,并计划与本土开发者展开更多合作。他强调,希望通过这种“双向互动”,让中国玩家能接触到更多元化的内容,同时也帮助本土原创走向世界舞台。
腾讯互娱的代表则从“技术+文化”的角度切入,提出要用AI赋能游戏工业化生产,在提升品质的同时,注重文化价值的传递。他们用“文化为帆,技术为桨”来概括发展思路,希望通过全球化战略,让中国游戏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响亮的声音。
会场氛围:专业与热情并存
虽然大会的议程安排紧凑,但从现场氛围来看,气氛并不死板。无论是国内开发者,还是海外嘉宾,都在会后积极交流,讨论从AI应用到游戏IP延展的各种话题。一些独立开发者甚至表示,这样的大会让他们看到了更多合作与学习的机会。
在社交媒体上,大会相关话题也迅速发酵。“#CIGDC2025#”一度登上游戏圈热搜,许多玩家虽然没到现场,但通过直播、报道也能感受到这股热潮。不少网友评论:“原来游戏已经不仅仅是玩乐了,它真的变成了一个能连接世界的产业。”
总结:从娱乐到产业,从国内到世界
纵观本次中国国际游戏开发者大会,可以看到几个鲜明的趋势:
- 游戏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,不再是“小圈子”的自娱自乐。
- 产业与学术的合作日益紧密,人才培养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。
- 企业在全球化的布局中,不仅追求市场份额,也开始强调文化价值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场大会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清晰的未来:游戏不仅是娱乐产品,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、技术创新的试验田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。随着更多国际合作和政策支持的落地,中国游戏产业或许将迎来一个真正的“全球化时代”。